成都商品房子的价格冲上5万一平米几乎不可能
时间:2025-04-23 作者:创始人
近年来,关于成都商品房价格是否会突破5万元/平方米的讨论不绝于耳。从当前市场环境、政策导向、供需关系及城市发展基本面来看,成都房价短期内冲上这一高位几乎不具备现实可能性。以下从多维度分析这一判断的依据。
一、政策调控持续从严,市场预期稳定
自2016年中央提出"房住不炒"定位以来,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代表,始终严格执行限购、限贷、限价等政策。2023年成都进一步优化调控措施,将部分区域限购年限从1年延长至2年,并明确要求新房价格年涨幅不超过5%。根据成都市住建局数据,2024年一季度主城区新房备案均价为1.8万元/平方米,同比涨幅仅3.2%,远低于居民收入增速(2023年成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.1%)。这种"稳房价、稳预期"的政策基调,从根本上遏制了房价非理性上涨的空间。
二、供需关系呈现结构性平衡
1. 土地供应充足:2023年成都住宅用地成交建面达2000万平方米,同比增加15%,其中5+2区域(锦江、青羊、金牛、武侯、成华+高新、天府新区)占比超40%。充足的土储意味着未来3-5年市场供应有保障。
2. 存量房规模庞大: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3月,成都二手房挂牌量突破18万套,创历史新高。大量次新房入市分流了改善需求,使得供需矛盾趋于缓和。
3. 人口增速放缓:虽然成都2023年常住人口达2140万,但年新增人口已从2017年的28万降至2023年的7.8万。人口红利减弱使住房需求增长进入平稳期。
三、城市经济基本面支撑有限
1. 收入房价比失衡:当前成都房价收入比已达12:1(以100㎡住宅计算),超过国际警戒线。若单价涨至5万,这一比例将飙升至33:1,远超普通家庭承受能力。
2. 产业能级制约:相比北上深等城市,成都高薪岗位主要集中在国企、事业单位及部分头部互联网企业。2023年城镇私营单位年均工资7.2万元,仅为深圳的53%,难以支撑超高房价。
3. 商业配套分化:除金融城、攀成钢等少数板块外,多数区域缺乏***教育、医疗资源配套。链家调研显示,超60%购房者能接受的单价上限为3万元,且对区位有严格要求。
四、市场分化加剧,天花板效应显现
1. 高端市场饱和:2023年成都单价超4万元项目仅7个,总成交不足500套,且多位于麓湖、浣花溪等特殊地段。这类产品依赖极少数富豪客群,不具备普涨基础。
2. 保障体系完善:成都已建立覆盖30%家庭的保障房体系,2024年计划新增人才公寓1.5万套。政策性住房对商品房价形成"锚定效应"。
3. 开发商定价理性化:受"三道红线"约束,房企更倾向快周转策略。华润某项目营销总监透露:"当前市场下,超过3.5万/㎡的去化周期会延长至18个月以上,资金成本难以承受。"
五、横向对比下的价值洼地属性,与同梯队城市相比,成都房价仍处价值洼地:- 杭州核心区均价4.2万/㎡(2024年3月)- 南京河西板块均价4.8万/㎡- 成都同能级的高新南区均价2.6万/㎡。
这种差距源于成都"多中心发展"的城市规划。天府新区、东部新区等新城的建设持续分流核心区购房需求,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导致的房价暴涨。
六、长效机制建立,市场回归理性
随着房地产税试点预期升温、共有产权房推广以及租购同权制度完善,成都住房市场正从"购买为主"向"租购并举"转型。住建部门监测显示,2023年租房人口占比已达37%,较2020年提升9个百分点。居住方式的多元化将进一步平抑商品住宅价格波动。
综合来看,成都房价突破5万/㎡需同时满足:政策大幅放松、经济增速翻倍、人口爆发式增长、土地供应锐减等多重条件,这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几乎不可能出现。未来5年,成都房价更可能维持年均3-5%的温和上涨,部分稀缺豪宅或触及4万/㎡天花板,但整体市场将保持"有涨有跌、分化运行"的健康态势。对于购房者而言,与其担忧房价暴涨,不如关注产品品质与居住价值的匹配度,理性做出决策。
- 上一篇:房产有价无市怎么快速买卖
- 下一篇:买库存路虎车有没有风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