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二手房产挂牌越来越多的原因
时间:2025-04-23 作者:创始人
近年来,成都二手房市场挂牌量持续攀升,引发广泛关注。根据公开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初,成都二手房挂牌量已突破20万套,较2021年同期增长近50%。这一现象背后,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,既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,也折射出成都城市化进程中的深层次社会与经济动态。
一、政策调控与市场预期的双重影响
2023年以来,房地产行业"三道红线"政策持续发力,开发商资金链承压,部分房企为回笼资金加速推售新房,导致新房供应量短期内激增。与此同时,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的代表,近年来陆续出台人才落户、购房补贴等政策,吸引大量外来人口涌入。据统计,2024年成都常住人口较2020年增加约120万,这些新增人口中相当比例选择"先租后买"或"卖旧买新",形成二手房源的持续释放。
值得注意的是,2024年四季度成都调整限购政策后,部分改善型需求家庭获得购房资格,他们往往需要先出售原有住房以获得置换资金。链家研究院数据显示,这类"连环单"交易占当前挂牌量的35%左右。此外,房地产税试点预期加强,也让部分持有多套房产的业主选择提前挂牌以规避潜在风险。
二、城市发展格局重塑带来的区域分化
成都"东进南拓"的城市发展战略深刻影响着二手房市场。随着天府新区、东部新区等新兴板块的快速成熟,配套设施的完善使这些区域的新房性价比凸显。以天府新区为例,2024年新建商品住宅均价较主城区低15%-20%,但教育、医疗等资源差距正在快速缩小,导致传统主城区的二手房竞争力相对下降。
地铁网络的延伸也改变了购房逻辑。截至2025年4月,成都地铁运营里程突破700公里,使郊区通勤时间大幅缩短。许多年轻家庭选择出售主城区老旧小区,转而在近郊购置面积更大、品质更好的住房。金牛区某中介门店负责人透露,2024年该区域90年代建成的二手房源挂牌量同比增加40%,其中约六成业主明确表示要置换到近郊新房。
三、经济环境变化下的资产配置调整
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对购房决策产生显著影响。2024年成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降至5.8%,为近十年***水平。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使部分家庭选择"降杠杆",通过出售投资性房产来优化资产结构。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调查显示,当前二手房挂牌房源中,投资性房产占比约28%,较2021年高峰时期下降12个百分点。
与此同时,理财市场收益率持续走低,使得房产持有成本更加显性化。以一套总价300万元的房产计算,每年的资金机会成本超过10万元,这促使部分长期持有的投资客选择套现。某商业银行客户经理透露,2024年下半年以来,通过"以租养贷"模式维持的投资客中,约有25%选择出售房产转投其他领域。
四、住房消费观念的时代变迁
年轻一代的住房消费观念正在重塑市场格局。贝壳研究院调查显示,90后购房者中,62%表示不愿接受房龄超过15年的住宅,这与他们追求智能家居、物业管理等现代居住体验密切相关。这种偏好加速了"老破小"房源的淘汰进程,武侯区2005年前建成的住宅小区,当前平均挂牌周期已达210天,远超市场平均水平。
另一方面,"租购并举"政策的深入实施改变了部分人群的置业计划。成都已累计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,2024年常住人口租房比例升至42%。许多新成都人选择长期租房而非勉强购房,这使得原本作为过渡选择的二手房失去部分客群。自如公寓的调研数据显示,其成都租客中,有购房能力但选择继续租房的比例从2020年的18%升至2024年的31%。
五、市场交易机制完善带来的供给释放
近年来二手房交易流程的简化和透明化,降低了业主的挂牌心理门槛。2023年成都推出的"二手房直售平台"已累计成交超5000套,跳过中介环节使交易成本下降2-3个百分点。同时,不动产登记"一窗通办"将过户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,提高了交易效率。
值得关注的是,法拍房市场的规范化也增加了有效供给。2024年成都司法拍卖住宅成交套数同比增长75%,其中约30%进入二手房市场流通。这些房源往往具有10%-20%的价格优势,对同区域其他二手房形成竞争压力,促使部分业主调整挂牌策略。
六、未来趋势与市场建议
业内专家分析认为,成都二手房挂牌量增长趋势短期内仍将持续,预计将在2026年前后达到平衡点。对于有意出售的业主,建议重点关注三个方面:一是合理定价,参考专业机构的评估报告,避免因过高预期而错失交易时机;二是提升房屋展示品质,适当投入翻新预算可显著缩短成交周期;三是把握政策窗口期,特别是关注公积金贷款额度调整等利好政策。
对购房者而言,当前市场提供了更多议价空间和选择余地,但需注意甄别房源质量。建议优先考虑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的住宅,同时密切关注成都即将出台的"以旧换新"政策细则,这可能带来新的置换机遇。
总体来看,成都二手房挂牌量增加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正常现象,反映了住房市场从增量开发向存量运营的转型。这种调整有利于形成更加多层次、差异化的住房供应体系,终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。政府部门、市场主体和消费者都需要适应这种新常态,共同推动市场平稳过渡。
- 上一篇:买宾利库存豪车的优点与缺点
- 下一篇:没有了